close

媽媽說,小咪在家裡時常恍神放空沒聽到別人跟她說話,動作慢吞吞得一直提醒她,安親班老師也觀察到類似情形,所以媽媽帶著小咪去醫院評估。

醫生詢問小咪在學校的狀況,媽媽說導師並沒有相關反應,醫生回應這是現在很普遍的現象,如果在學校都還OK就沒問題。

但媽媽依舊很擔心孩子這些不專心的行為,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小咪,所以媽媽跟我約了教養諮詢帶小咪來好好討論。

其實醫生說的並沒有錯,以醫生的角度是要診斷出有ADHD/ADD的孩子,就算孩子有很多不專心或過動的行為,也得符合多個診斷標準:問題行為夠多、持續時間夠久、行為是否跨情境,以及是否影響孩子的學習/社交/生活等表現,只要有一項不符合就不能下ADHD/ADD診斷。

可是,沒拿到診斷並不代表孩子的注意力沒問題!

正視孩子不專心的問題,積極幫助孩子才能改善問題。

專注力不佳,早期發現早期介入

小傑在低年級時就被導師發現有不專心的情形,媽媽不顧爸爸反對帶小傑去醫院評估,結果和小咪一樣沒有診斷是ADD,爸爸責怪媽媽及老師小題大作想貼標籤…

到了中年級後課業變得更難更多,小傑的不專心讓他在學校越來越跟不上進度,安親班老師也反應小傑很難專心。高年級的小傑因為有許多學科基礎沒建立,上課更是放棄學習開始搗亂干擾同學,全班同學都不想跟小傑坐同一組,下課時小傑只能一個人在校園遊蕩…

那小咪呢?

小咪除了參加專注力訓練課程,媽媽很積極配合在家裡陪小咪進行專注力遊戲,同時和爸爸一起改變生活模式和教養方法。

升上中年級的小咪在家可以獨立完成所有學習作業,在安親班也能在時間內完成功課,媽媽和安親班老師都明顯感受到小咪的大進步。

只要大人能細心觀察孩子在成長階段的各種狀態,立即調整教養步調、給予適當協助,孩子就能適應不同學習挑戰,得到成長的勇氣和力量。

 

親子教養諮詢服務

訓練專注力的方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老師 的頭像
    徐老師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育兒諮詢、教養諮詢、親職講座

    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