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5 14.03.07.jpg 

  老師說中班的凱凱最近變得不一樣,總是喜歡黏在別人身上、排隊也愛磨蹭小朋友的身體,情緒也更容易焦躁易怒。由於先前從未有過這種行為,老師感到十分不解,我問老師這行為出現的時間點為何、持續了多久,經過討論後才發現媽媽最近生了老二在坐月子,換由平時多上班鮮少與孩子互動的爸爸接送,這恰巧與凱凱在學校出現黏踢踢行為的時間點大致吻合。我請老師電訪媽媽告知孩子在學校的情形,請媽媽與爸爸多花點時間陪伴凱凱;我也請老師在凱凱出現摩擦別人行為時用幽默方式處理,抱緊凱凱並說我也要黏你、老師最愛你了!


  小班的如如出現在我面前時,十隻手指都被纏上透氣膠帶,且膠帶呈現破爛不堪的狀態。導師在暑假因公傷請假,上個月回來帶班,如如的奶奶一直向老師抱怨她咬指甲手皮咬到手都爛了也不停止,還對如如說「再咬就把手指頭砍掉!」。導師以為是因為自己回來帶班讓如如在適應上有壓力出現而導致咬手行為,但在與代課老師討論後發現,九月底時媽媽已經透過聯絡簿向老師反映如如的咬手行為。

  再進一步了解如如自九月入學後的適應情形,發現她比同年齡的孩子更無法專注在老師與課程上;衝動性較高、時常老師的指令還沒說完就衝出去,在入學適應不良的情形下,九月即出現咬手指的行為,可惜未經大人的重視與處理,到了導師回來才發現如如的十隻指甲與手皮都被咬的傷痕累累,家長只好拜託老師協助纏膠帶。我問老師纏上膠帶後情況是否改善,老師說如如雖然不會咬手了,但轉為拼命摳剝膠帶讓每隻手指的膠帶殘破不已。老師曾打電話問媽媽如如在家的行為,但忙於工作的爸爸媽媽其實不太了解如如及哥哥在家的情形。



孩子在面對壓力時並無法像大人一樣用口語表達出來讓外界知道

通常會轉化成各種不同的行為表現

若非長時間與孩子相處的主要照顧者很難察覺孩子的異樣

只會著眼於消除這些問題行為 卻無法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

上面的凱凱爸爸與如如媽媽 

由於平時與孩子相處機會少 對於孩子平時表現非常陌生

更無法發現孩子的行為變化

此時學校老師需要有更多資訊來分析孩子問題時

家長若無法具體提出孩子在家的表現

再怎麼厲害的老師也不知該如何協助孩子

古人云「知子莫若母」 倘若父母連教養的責任都外包給長輩或學校老師

又怎麼能期待有個優秀體貼乖巧的孩子呢?



延伸閱讀

謹慎使用集點獎勵制度 勿剝奪孩子的動機

教孩子能伴他一輩子的好習慣


arrow
arrow

    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