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9 星期四
我原本不清楚天氣瓶到底是什麼東西 是海拔拔叫我去玩玩
順便找同事一起 看網路上的天氣瓶照片都好~~美~~~~
我的製作天氣瓶動機立刻來了!
下班後載了同事就殺去位於龍井的享實做樂
這是個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空間 時常舉辦各種講座與課程
大家有興趣可以上網看看喔!
抵達時老師已經開始講解天氣瓶做法
我們趕緊找了個位子坐定後才發現桌上有天氣瓶材料包與一個玻璃瓶
老師請助教示範用水電膠帶將瓶口纏繞至少三圈 讓瓶蓋更能密封
待學員都到齊後 老師開始講解實驗室守則與今日的天氣瓶步驟
實驗材料可分成兩個溶液
A溶液:把材料包裏頭的硝酸鉀跟氯化銨倒入35ml蒸餾水攪拌到完全溶解
在家製作天氣瓶時若無蒸餾水 可用便利商店販賣的泰山純水代替
再來調配B溶液:把樟腦加入95%酒精32g(40ml)並攪拌到完全溶解
由於酒精揮發快 所以B溶液的酒精可以增加到35g也沒關係喔!
接下來需要準備電磁爐或瓦斯爐來做隔水加熱
最好有溫度計控制水溫不要超過65度C
將上面的AB溶液混合後放入50-60度C熱水攪拌至完全溶解
之後倒入天氣瓶的玻璃瓶中
等待溶液冷卻時可以做調色動作 我個人偏好白色 所以借別組學員的來拍一下
溶液冷卻至手摸不會感覺熱的程度便可轉上瓶蓋密封
最後有一個重點提醒
材料包雖然重量成分都相同 但每個人做出的天氣瓶都不會相同
假使隔天發現天氣瓶的結晶太多:加一點酒精
結晶太少:加一點蒸餾水
這次的天氣瓶材料比例是針對冬天設計
所以放到夏天應該就會變成澄清無結晶囉!
當天我在現場發生了一個意外 打翻後的天氣瓶只剩一半
立馬跟工作人員買了兩包材料包再做一罐200ml的牛奶瓶!
謝謝好心人士送我這個早餐店賣的牛奶罐
2015-01-29晚上 可見左邊後來做的天氣瓶結晶異常的多
2015-02-05我買回水電膠帶 把這瓶結晶過多的天氣瓶打開再加入酒精至快滿
隔水加熱至完全透明後放涼 重新纏上水電膠帶後拴緊瓶蓋
再從室內移到最能感受溫度的窗邊
2015-02-06
2015-02-07 連續的低溫讓天氣瓶終於出現大羽毛!!
2015-02-09
看著天氣瓶的奇妙變化 想像自己是航海時代的船員在海上漂泊
看著結晶的光芒萬丈 彷彿自己身處雪國般浪漫
小小的天氣瓶可真是把我以前不太喜愛的化學應用於生活中
有趣的化學小實驗 大家動手體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