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742.jpg  

  開學前,爸媽多會帶著孩子添購一些學用品,琳瑯滿目的自動筆、橡皮擦等各式文具讓孩子想全部買回家,此時你會斥責孩子的不知節制、還是讓孩子如願帶回心愛的文具呢?

  

  我認為這是爸媽和孩子討論建立正確金錢觀的好時機。

  

  孩子的金錢觀可分成貨幣概念和金錢價值觀念兩部分來討論。貨幣概念牽涉到數字數量的認知發展:
二到三歲:理解用錢換取物品、認識數字1-10
四到五歲:認識數字1-50、多/少和大/小概念
六歲到國小三年級:認識幣值、錢幣合成及運算

  

  隨著信用卡及行動支付的普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難看到現金交易,以至於孩子會天真地認為「買東西不用錢」或「機器(提款機)會送錢給我們」。

  

  爸媽可以在生活中讓孩子練習拿紙鈔或零錢去便利商店買東西,了解貨幣的用途是交換商品,並練習從商品金額來認識數字,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等著孩子來發掘。

  

  而金錢價值觀更是影響孩子使用金錢的重點。有些大人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從來不跟孩子聊「錢」,孩子無從得知爸媽對於錢的謹慎規劃及正確使用,自然會認為賺錢很簡單、花錢很應該。

  

  打從幼兒園階段,我便開始和孩子聊「需要」和「想要」,舉例來說,每天吃的飯菜水果都是人的身體所需,還有水電費、學費、房租貸款等都是維持我們每天生活所需的花費,所以爸媽賺的錢會優先做「需要」的使用。

  

  至於買玩具、看電影、去餐廳吃飯之類的花費就屬於有了會更好的「想要」,我們可以在有規劃準備的前提下適度進行「想要」的花費,這就是「儲蓄」的重要性。

  

  除了多和孩子討論金錢的使用,我也會讓孩子掌管自己的存錢筒,過年領的壓歲錢會提撥固定比例成為零用金,若孩子在完成自己負責的家事後又願意花時間協助家務(如幫爺奶拖地掃地),所得的工資也是孩子可使用的零用金。

  

  當孩子有個非常想買的物品,我會聽聽他想買的理由、鼓勵他沉澱思考五到七天,屆時若依舊很想要那樣東西,我就會帶孩子去買回來,讓他有努力存錢後的快樂享受,看著存錢筒的錢變少了,孩子自然會嘗試克制自己的欲望並試著再努力賺錢存回來。

  

  現代孩子普遍擁有充裕的物質生活,倘若大人對孩子的教養始終是「有求必應」,孩子自然會養成「只要我想要,什麼都可以」的心理。

  

  唯有適度的匱乏、開放式的親子對談、父母以身作則的愛物惜物、大人花時間和孩子認真討論儲蓄及金錢使用的計畫,才能幫助孩子在童年時期奠定正確的金錢觀,建立一生受用的良好品格,長大之後也才有機會成為金錢的主人,創造豐富有價值的人生。

 

親子互動儲蓄好工具 http://s.czy.tw/ne62

 

 

arrow
arrow

    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