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 閣林 死亡 情緒  

 

死亡一直是傳統台灣社會所避免討論的議題

更別說是教導幼兒認識死亡這件事

但死亡如同新生 是生命必經的歷程

如何用正向溫暖的方式來讓孩子們了解這無可避免的過程是不容易的課題

慶幸的是 現在的孩子都愛看繪本

我要介紹的就是一本用家人的關愛來培養孩子情緒穩定的繪本

 

【爺爺的搖椅】

爺爺很喜歡坐在搖椅上

我也很喜歡坐在爺爺的腿上跟著搖椅搖啊搖

可是從幾天前開始 我看不到爺爺了...

繪本 閣林 死亡 情緒  

 

以下是我所寫的專家推薦導讀:

 

        一如平常的午後,我在我家開的餐館二樓整理環境。突然,聽見樓下一聲巨響,當時的我不以為意:又是哪個人撞了鍋子吧!但隨後的尖叫聲讓我丟下手上工作快速奔下樓,只見哥哥倒臥在地板,有人大叫「快叫救護車」、有人拼了命搖晃哥哥期望他動一下,而我,腦袋一片空白不知多久後才跑到門口引導救護人員進來,可能是老天爺太喜歡他了,正值壯年的哥哥就這麼突然地離開我們,那年,我大二…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全家人完全崩潰,尤其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慟讓兩老花了好幾年才逐漸平撫下來,但家中的悲傷如同低氣壓籠罩那樣的無處可逃,每個人各自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情緒,深怕一個不留意引起其他家人的潰堤,就這樣被動地任由時間來帶走心的某一部分。

        多年後我成為一名母親,並開始念書給孩子聽。我發現台灣有不少關於死亡議題的繪本,於是我嘗試著念給兒子聽。在兒子兩三歲的階段,他很常問:什麼是死掉?我會告訴他,就好像去天上當天使一樣,雖然你再也看不到他,但你還是會很想念他。當兒子上了幼兒園中班,我改從生理層面來解釋死亡這件事。孩子問我:死亡是什麼?我說:死亡就是一個人再也聽不見、看不見、說不出、也感覺不到任何事。孩子又問:那會再變成像我們一樣的人嗎?我說:沒有辦法耶!死了之後就不會再活過來了。升上大班的兒子又換了個問題:人死了會去天堂還是地獄?天堂跟地獄長什麼樣子?死神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面對孩子這麼多的為什麼,雖然我無法給他一個確定的答案,可我清楚的知道,現在小一的他比大二那時候的我更認識「死亡」這件事。

繪本 閣林 死亡 情緒  

        談到孩子的情緒教育,第一階段是「認識情緒」,孩子得先認識自己與他人的各種情緒,才能進入後面兩階段的的「表達情緒」與「宣洩情緒」。情緒有哪些呢?好比「爺爺的搖椅」中的爺爺把小男孩高高舉起時,小男孩「興奮」地好像氣球飄起來一樣;其他人都不會去坐爺爺的搖椅,但是我常坐,坐在搖椅上爺爺的腿上,小男孩覺得既「開心」又「驕傲」;小男孩午睡起來發現身旁沒有大人,「緊張害怕」的他哭了起來。這些孩子們不陌生的感覺都是絕佳的情緒教育素材。

        當然,爸爸媽媽們別忘了本書另一個重要的議題:爺爺的死去。小男孩對於爺爺的消失從一開始的疑惑逐漸轉成悲傷及想念,當他看見了爸爸媽媽也各自坐在爺爺的搖椅,他明白原來大人也和自己有著同樣的感受,也才能藉由搖椅來懷念爺爺的擁抱。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別吝嗇與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情緒及感受喔!透過大人的分享才能讓孩子明瞭自己的感受是別人也會有的正常情緒,未來即便是面對死亡這樣的議題,孩子才能更從容坦然地自處,我想這正是「爺爺的搖椅」的教育意義吧!

 

繪本 閣林 死亡 情緒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